【新增短片】
一名患有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的16歲少女,去年11月在聯合醫院接受俗稱「洗血」的血漿清洗治療時,院方疑接連出錯,先將導管刺穿動脈,繼而誤判為靜脈出血,令病人轉院後才被發現右腦中風,少女至今仍半身癱瘓,無法說話和進食。聯合醫院承認醫生講述洗血風險時,未有提及中風風險,但強調不涉人為疏忽。家屬則指難以接受醫院解釋,又斥院方從未親自向家屬道歉。
病人胞兄陳先生反駁聯合醫院解釋,認為事故關鍵並非事前未有提及中風風險,「而係主診醫生插錯動脈之後,其他部門接連診斷出錯,但去到今日,院方覺得呢係出錯唔係佢哋責任,因為呢個邏輯我哋唔明白」。他批評,院方只是從結果出發,聲稱即使未有即時發現問題,仍不能扭轉中風結果,質疑「係咪真係冇嘢可以做到呢?」他又指,院方從未親自向家屬道歉,「佢哋今日向公眾咁樣講,但對我哋而言,係冇同我哋道過歉」。
他指出,主診醫生為妹妹洗血前,並無解釋在頸或大腿置入導管的風險有何分別,「好似自己做咗決定(在頸置入導管),先通知我哋」,亦無提及洗血有中風風險,僅稱其他併發症風險低,不然「至少會有多一重考慮,比起其他風險,中風影響係大好多」。但他指醫生當時只是多次強調手術風險低,形容為「你行出街都會畀車撞啦,畀我哋感覺係醫生好想、好建議我哋做」。
他續指,聯合醫院一直未能發現導管刺穿妹妹的動脈,直至妹妹轉至伊利沙伯醫院,對方很快便能診斷出來,當伊院告訴聯院「睇多次」後,聯院又謂「睇得到」,令他很疑惑聯院是否因誤判妹妹病況而耽誤治療。
他又表示,當妹妹自麻醉藥過後5小時有「眼歪」,似乎是中風先兆,惟當時聯院護士並無詢問醫生,便輕率回答他們,聲稱病人「眼歪」只是受麻醉藥影響。由於整段對話並無紀錄,「護士冇同醫生講,亦都冇寫落報告」,故調查專家亦無法評論,事主哥哥質疑護士做法有問題。
事主母親指,雖然女兒正接受物理治療,但仍半身癱瘓,需長期臥床,其小腿已萎縮,其中一隻手仍未有反應;聲帶未能發力,只能「做口形」溝通,亦未能吞嚥進食。她談及女兒病況時,多次咽哽落淚,直言難以接受,「我到而家都接受唔到,原先脊髓炎已經好返曬,但(手術)之後就搞到傷殘同咁多後遺症」,並引述醫生指,女兒完全康復機會不大。
她坦言「成家人都好心酸、好心痛、好辛苦」,擔心女兒永久喪失自理能力,「佢而家先得16歲,人生好漫長,自立唔到都唔知點算」。幸好女兒目前「係清醒、幾精神嘅」,在醫護人員鼓勵下「有返啲意志力」。
協助家屬的立法會議員涂謹申亦批評院方對醫療事故定義狹窄,「係咪個病人好彩大命,就可以容許個醫生成日都睇錯嘢嘅」,不同意醫管局把事件定性為併發症。他指,聯合醫院現仍未與家屬商討賠償方案,在雙方還未就責任問題得出結論前,他引述家屬要求,希望能長期聘請護理員照顧女兒起居,「主要係幫輕下媽咪,分擔下壓力」,費用由醫管局承擔。
《蘋果》沙士15周年系列網站,正式登場:
https://hk.feature.appledaily.com/sars15